時間:2024-01-18 15:31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9785
葉庭均
冬奧會之后,冰雪運動的熱潮可以說是一年高過一年,每到冬季,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拿起滑雪板走進雪場,近來哈爾濱旅游火爆,南方游客擠爆哈爾濱醫院骨科的報道更一度上了熱搜。一時間,“雪場顯眼包”等特有名詞時有聽聞,“雪道的盡頭是骨科”這句話火到出圈,皆因為滑雪相關的運動損傷概率相對較高,這其中多半的損傷都發生在膝關節周圍。
“最佳治療方案”是預防
滑雪傷情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由于滑雪損傷的高能量特性,其造成的膝關節損傷往往都比較嚴重,其中典型的損傷就是前交叉韌帶撕裂,當然其伴隨的例如半月板損傷,乃至骨折脫位等損傷也不少見,對于運動愛好者的健康危害極大。
像這樣的運動損傷,最佳的治療方案其實是預防,而非損傷后手術,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叫做“關口前移”。
關口如何前移?首先,需要了解造成損傷的常見原因。大家往往認為,滑雪損傷多是撞擊損傷,比如與人相撞或高速翻滾等等。但實際上,造成前交叉韌帶損傷的病因,往往并非如此。
比如,滑雪轉向時,身體失去平衡向內向后傾斜,位于外側的滑雪板“抓不住”雪面,此時滑雪者為了掌控平衡,不得不“伸長”外側的腿試圖夠著雪面,這時滑雪板與雪面再次接觸往往會發生意外扭轉,導致膝關節過度內旋和外翻,引發韌帶損傷。
再如,當滑雪者失去平衡身體向后倒時,受力較多的腿會向外伸出,承重較多的腿會向內移動。此時滑雪板會刮到雪面產生扭轉,導致膝關節發生內旋外翻損傷。
由此可以發現,假如要用一個詞概括滑雪運動中的前交叉韌帶損傷機制,“失控”可謂最恰當。當我們的身體丟失平衡,也就進一步丟失了對滑雪板的控制力,此時滑雪板就像一條延長力臂的撬棍,引發我們膝關節韌帶的嚴重損傷。
應對措施別“踩雷”
誤區一:繼續負重前行
正解:固定患肢并抬高
在滑雪場,出現膝關節損傷時,不可下地繼續負重前行。首先要將傷腿固定,并且使其抬高,這樣有利于促進下肢靜脈回流以消腫,關節得到充分休息。
誤區二:直接冰敷
正解:包裹毛巾避免凍傷
受傷后,冰敷的確可以起到收斂止痛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冰凍物不可直接接觸皮膚,這樣很容易導致凍傷。正確的做法是,將冰袋或冰塊等冷凍物外裹軟布或毛巾,敷于膝蓋腫脹處。
三類人群要當心
如何才能增強對身體和滑雪板的控制力呢?
首先,當然是科學的訓練,其中包含平衡性訓練、力量訓練、技術訓練等。每一項運動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和訓練方法,區別只在于入門的門檻高低?;┻\動作為一項技術難度大、受傷風險高的運動,作為運動醫學醫生會強烈推薦大家進行滑雪相關的專項訓練,以降低受傷的概率。
當然,“控制力”是一個相對概念,除了我們對于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之外,還要注意的是場地和環境的因素。在一些高速雪道,或者做回轉角度較大的動作時,又或者落地坡度較陡的情況下,滑雪者膝關節受傷的概率就會相應加大。因此,建議愛好者們在沒有充分準備好之前,不要輕易挑戰高難度雪道,或者為了“耍帥”而刻意增加動作難度。
數據顯示,滑雪所致的前交叉韌帶損傷與一些特定人群相關,他們是女性、青少年和膝關節舊傷人群。
女性和青少年的易傷原因在于力量不足。膝關節有舊傷的患者高發前交叉韌帶損傷有兩個原因,一是這類人群本身可能就比較活躍,特別喜歡有挑戰的高風險運動,二是膝關節受傷前提下的力量和平衡感減弱,導致易于損傷。
寫在最后的建議:假如大家遭遇了膝關節受傷的情況,一定到醫院運動醫學專業醫生處就診,進行膝關節磁共振檢查,因為要想判斷前交叉韌帶損傷,磁共振是無創診斷的“金標準”。只有盡快判斷傷情,才能制定合理的手術或保守治療方案,減少后遺癥,加速恢復。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