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9 20: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2466
人們常說“每天八杯水,健康一輩子”,因此不少人不管自己是否口渴,總想著多喝口水。不過近日“中醫從不提倡多喝水”的話題上了熱搜,網友直呼“不知道聽誰的!”
在南京市第一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徐炳國看來,單純地說“必須要喝多少水”或是“建議少喝水”都失之偏頗,中醫強調因人而異個性化,根據自身情況適度飲水才是正確的。
很長時間以來,多喝水對健康有益的觀點深入人心,不少人不管自己是否口渴,總想著多喝口水。因此“中醫從不提倡多喝水”的觀念在網上很快受到熱議,網友“AceJocker”留言說“不知道聽誰的,一會兒多喝水,一會兒不要求喝水”,而這一評論也收到數千個點贊,網友們紛紛表示認同。
“中醫沒有必須要喝多少水的說法,當然也沒有說不喝水,應該說是有前提條件的個體化要求。”徐炳國認為,中醫講究“三因制宜”,即因時、因地、因人,根據不同的季節、地域、體質,“喝水”一事的要求都不一樣。
“比如脾虛的人的確不太適合喝太多水,這個是有道理的。”徐炳國介紹,在中醫眼中脾臟非常重要,是身體氣血的源頭。脾主運化,是身體代謝過程中的中心環節,也是后天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臟腑。人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進行初步的研磨、消化,然后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變為水谷精微之氣,后將其送到全身。同時,脾運化體內的水液,通過對水液的吸收和輸送,來調節人體內部水液代謝平衡。
因而脾虛過久會導致脾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這種水濕的停滯,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妨礙脾的運化功能,加重脾的“工作壓力”。“現代人生冷食物吃得較多,熬夜導致作息沒有節律,壓力大又缺乏運動等等,導致很多人脾虛。”因此在徐炳國看來,對于脾虛的人來說就并不是喝水越多越好,根據自身情況適度飲水才正確。
那么怎么判斷自己是不是脾虛體質?徐炳國也傳授了一些小方法。“脾虛的人一般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人懶得動,第二個方面是舌象胖大。第三,脾虛的人容易濕重,可能大便不成形,或者比較粘馬桶,這些現象都有發生,大概率就是脾虛的人。”專家提醒,脾虛除了不建議多喝水,還建議進行小強度、時間長的有氧運動,多吃芡實、茯苓、薏米和蓮子這類食物,保持心情舒暢,這些都是健脾的好方式。
徐炳國總結,無論是“一天喝八杯水”還是“不提倡喝水”,這樣的說法都較為武斷。“人要喝多少水,我認為首先要憑感覺,比如說口渴想喝水,其次比較直觀的還有觀察小便的方法,正常的小便是淡黃色,如果尿液深黃色甚至有灼熱感,或者說異味比較大都肯定是缺水了,需要及時補充水分。”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