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26 06:04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15541
記者從業內獲悉,國信證券副總裁、國信資管董事長成飛即將加盟老牌券商資管mdash;mdash;出任東證資管總經理,目前相關流程尚未完成。此外,東證資管現任總經理張鋒去留尚未確定。
近年來,東證資管發展較為疲軟。一方面,隨著公司早期靈魂人物的悉數離開,公司投研體系出現斷層,市場策略延續性被中斷;另一方面,2021年后市場風格切換和行業輪動明顯加速,東證資管原有低換手、重倉龍頭等策略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或也影響到業績規模。
如今,對處于低谷期的東證資管來說,此時引入資管干將成飛,或是強化投研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重塑行業地位的契機,顯見的壓力下,新帥也還需要用業績說話。
國信資管子公司剛成立,成飛便要離開老東家
從公開履歷來看,80后成飛深耕資管行業,固收投研經驗頗為豐富。
成飛曾任國泰君安證券固定收益證券總部助理研究員、資產管理總部研究員、投資經理,國泰君安資管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公司總裁助理,公司副總裁等職務。2021年5月加入國信證券,出任國信證券副總裁兼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兼任國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去年以來,國信證券方面也對高管隊伍進行了多番調整,包括副總裁、首席信息官等,隨著成飛的離任,國信證券副總裁還有三位,分別為陳華、杜海江及揭冠周,是否有新人補位也值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籌備了近3年后,國信資管已于近日正式開業,后續國信證券的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將由國信資管承接。
成飛曾提出,公募業務也許不是券商資管的唯一出路,各資管機構可以發展各自特色。其表示,海外優秀的資產管理機構并不都是做公募業務發家,也不只是做股票等單一品種,業務風格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中國資產管理市場空間足夠大,前景非常好,是星辰大海,不同的資產管理機構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他認為,券商資管應該走高質量的發展道路,摒棄對無效規模的盲目追求和攀比。同時考慮到券商資管的客戶群體比公募基金行業更為垂直,以高凈值客戶為主,券商資管行業還需要進一步把服務做得更加精細化。
然而,如今國信資管子公司剛剛開業,成飛便要離開老東家。
困境待解,東證資管管理規模及市場排名雙下滑
對如今處于低谷期的老牌券商資管東證資管來說,引入兼具券商高管與一線業務經驗的復合型人才,或是強化投研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重塑行業地位的契機。
早年間,東證資管以主動管理見長,其封閉期產品+價值投資模式一度是業內效仿的方向。憑借元老王國斌的戰略架構、陳光明的價值投資體系、任莉的市場運營所形成核心競爭力,東證資管在2015到2021年間實現了高速發展,期間更有多只明星產品涌現。
zwnj;zwnj;但近年來,東證資管發展較為疲軟。一方面,隨著上述靈魂人物悉數離開,公司投研體系出現斷層,市場策略延續性被中斷;另一方面,在2021年后市場風格切換和行業輪動明顯加速,東證資管原有低換手、重倉龍頭等策略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或是對其業績規模帶來較大沖擊的關鍵因素。
據東方證券半年報,東證資管2024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逾三成;凈利潤2.22億元,較上年同期縮水超四成。截至報告期末,東證資管總管理規模達2249.39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693.60億元;東證資管旗下權益類基金表現出色,近十年絕對收益率316.86%,排名行業第2位;固定收益類基金近七年絕對收益率32.80%,排名行業前40%。
2024年末數據顯示,東證資管管理規模為1398.91億元,相較于2023年末的1657.84億元,規模縮水15%;其排名也從2023年的27名下滑至2024年的33名,跌出行業前三十。
不過,雖然業績表現較巔峰時期失色較多,東證資管仍在積極尋找新的突破點。東方證券在半年報中披露,2024年下半年,東證資管將繼續推進二次創業,積極融入公司大財富轉型戰略,建成具備平臺化、多元化、市場化特征的一流資產管理機構。
如今,東證資管即將迎來資管悍將成飛,能否通過優化管理梯隊建設,進一步修復其行業影響力,拿出亮眼成績,需要靠實實在在的業績說話。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