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2 01:45 來源:健康常識網 閱讀量:12626
春季養生保健應注重;平調陰陽; 隨著春天的到來,氣候逐漸溫和,雨水逐漸充沛,陽光逐漸明媚,那么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我們該如何順應氣候變化特征做好調養呢?對此,重慶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醫師李群堂特別提醒,春季養生保健應注重;平調陰陽;。 專家簡介 李群堂主任中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干部保健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中醫專家組組長,重慶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兼重慶市中醫研究院古驗方研究室主任。重慶市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起居養生 裹緊衣物,防避春寒 《養生論》言:;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洗漱、梳頭是人們每日晨起后的必做事,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梳頭并不具備養生的含義。其實,梳頭除了梳理頭發,還可以梳理頭部的經絡、氣血。尤其在春天,自然陽氣萌生、升發,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升發,聚集于頭部,頭為諸陽之會,多梳頭有助于頭部的氣血暢通。 調適寒溫,以防感冒 春分后氣候仍然多變,稍不注意容易感冒。所以,遇有大風大雨盡量不要外出,應根據氣候變化和個人體質增減衣服。體弱多病者,穿衣可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和腳部保暖,能感覺到微微汗出為佳。老人可適當多曬太陽,以利祛散寒邪。 沐浴陽光,踏青游玩 春季陽光明媚,草木蔥郁,室內應常開窗通風,讓陽光多照射,使天然環境協調肌體功能,達到肌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始終保持相對和諧狀態。此時最好能常到戶外活動,如散步、踏青、登山、打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能使人體氣血通暢,吐故納新,強身健體。運動時,呼吸清新空氣也有利肝氣疏瀉,起到護肝養肝的作用。 飲食養生 春季為養肝的最佳時節,但部分人平素肝氣較盛,加上春天氣的運動特點是上升,二者相加,肝氣就會過于亢盛,進而抑制脾胃功能。在《遵生八箋》中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酸味入肝,春季食酸性之品容易助長肝火,少食酸味食物以制肝木過旺;多食甘味,如山藥、春筍、菠菜、蓬藕、芋頭、荸薺、甘蔗、韭菜、蜂蜜等食物,以補益人體脾胃之氣,有助于抗御肝氣的侵犯。 推薦食譜: 香菇炒筍 (原料)春筍1個,香菇 3-5 朵。 (做法)春筍剝去外皮,洗凈,切成小條。香菇洗凈,切成小條。燒開水后,將切好的筍和香菇先后汆水片刻,瀝干備用。炒鍋放入適量食用油,將汆過水的筍和香菇條倒入翻炒,快熟時,加入適量鹽、生抽、糖出鍋。 (功效)健脾開胃,化痰理氣。 (二)韭菜蝦仁粥 (原料)大米100克,蝦仁50克,韭菜30克,雞湯1000ml。 (做法)韭菜洗凈切段,蝦仁去掉蝦線、焯水、切碎,白米淘洗干凈,以上三味放入鍋內加雞湯同煮成粥,適當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腎溫陽,益肝健胃。 (三)參棗淮術湯 (原料)黨參15克,紅棗5枚,山藥30克,白術15克,母雞1只。 (做法)母雞去皮及內臟,洗凈。黨參、紅棗、山藥、白術洗凈,與母雞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個小時,調入食鹽調味食用。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益胃。 情志養生 春季是大自然賦予人們陰陽平和的狀態,因此要順應春季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在志為怒,怒則傷肝,所以春天宜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培養些興趣愛好,不急不躁,心胸開闊,保證充足的睡眠,愉悅地工作。生活中可經常抽片刻時間閉目養神,調息放松,也可栽花種草、釣魚養鳥等,涵養性情,消除春困,以利;春夏養陽;。 運動養生 到了春季,春暖花開,可以外出踏青、春游,更是放風箏的大好時機,這是一種回歸自然的良好運動,既可獲得歡樂,又可運動全身,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同時,春季也可練坐功以養生,具體方法是:具體方法:每天清晨,盤腿靜坐,運氣調息,雙手握拳頭頸肩肘向后活動,用力做五、六次,牙齒叩動三十六次,深呼吸,津液入丹田九次,可治:腰肩酸麻、肺胃邪毒積蘊、眼珠發黃口發干,流鼻血、喉部痛,面部浮腫,嗓音啞,頭悶,牙齦腫痛,目迷鼻塞及皮膚疙瘡等癥。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