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17 23:42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7941
《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3~2024)》4月17日在北京發布,作為其8個專題報告之一,“2024年不同人群短視頻使用強度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提醒,高強度使用與抑郁風險、焦慮風險顯著相關,建議增強現實人際支持,發展豐富的情緒調節方式。
據介紹,中國網民已近11億,95.5%為短視頻用戶。短視頻憑借即時性、娛樂性和智能推薦,滿足用戶多種需求,但過度使用問題亦引發關注。不同人群短視頻使用調查發現,高強度短視頻使用與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相關性,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受影響顯著。
此次發布的專題調查報告對三類人群總計130795人的調查顯示,青少年、大學生和成年職業人群每天平均使用短視頻的時間分別為94.2分鐘、179.9分鐘和137.4分鐘。超兩成青少年、三成左右大學生和逾四成成年人因長時間使用短視頻,對睡眠、學習工作精力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
農村戶口、父母學歷低或家庭經濟狀況差的青少年和大學生,以及中等學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的成年人,短視頻使用強度更大;社會關系不佳,如留守青少年、父母關系不睦、師生或同學關系差的青少年或大學生,伴侶關系不好的成年人,短視頻使用強度也更大。長時間使用與更高的抑郁、焦慮得分及更低的自我滿意度相關,青少年中,這一關系呈線性趨勢,大學生和成年人適度使用時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超過適度后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
該調查報告還針對性提出多項對策建議,主要包括:合理管理短視頻的使用時長,避免沉迷影響心理健康;建立健康的短視頻觀看習慣,減少對日常學習工作的消極影響;培養和發展豐富的娛樂和情緒調節方式;強化現實的人際支持系統,滿足情感需求;提升短視頻使用素養與內容引導,發揮正向傳播和價值觀塑造作用等。
《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聯合全國79家機構共同參與、通過采集覆蓋各年齡段逾17萬份樣本調研完成,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當天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專家學者特別指出,報告中提及的抑郁風險和焦慮風險,分別反映存在抑郁情緒或焦慮情緒的可能性,不等同于臨床評估診斷的抑郁癥、焦慮癥,也非患病率。
--> |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