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0 07: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2680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券商積極布局公募市場。近日,東莞證券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材料被證監會接收。截至2023年末,證券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受托資金8.83萬億元,以公募基金和集合資管為代表的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占比近四成。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市場
與直接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相比,券商參、控股公募基金可以實現快速并表,提升券商的整體收入,對于各家券商的業績增長功不可沒。
具體來看,多家券商旗下基金子公司2023年業績增長明顯。例如,2023年,中金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金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52億元,同比增長13.86%;實現凈利潤4044.04萬元,同比增長87.28%。方正證券控股公司方正富邦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72億元,同比增長6.41%;實現凈利潤4459.5萬元,同比增長63.66%。
同時,部分中小券商旗下基金公司后起發力,管理規模增長較快。例如,截至2023年末,東興證券全資子公司東興基金管理總規模為444.01億元,同比增長98.42%;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為308.84億元,同比增長183.91%。紅塔證券控股子公司紅塔紅土基金管理規模109.88億元,同比增加87.57%。
“近年來,券商競逐公募賽道,體現了對資管業務的重視,公募業務可以與券商的其他主營業務形成協同效應,互為支撐;同時,可以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客戶,增強客戶黏性,提高市場占有率;此外,依靠投研優勢與經驗積淀,把握市場趨勢,通過多元化投資優化資產配置,提高綜合收益。”排排網財富合伙人項目負責人孫恩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打造特色資管競爭優勢
中證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證券行業以公募基金和集合資管為代表的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占比達到39.59%,高于單一資管業務。
目前,證券行業中,券商資管子公司共有30家,僅2023年就有5家資管子公司獲批新設,目前正在排隊申請設立的券商也不在少數。
2023年,多家券商旗下資管子公司業績表現亮眼。東方證券全資子公司東證資管實現營業收入20.62億元,凈利潤4.91億元;華泰證券全資子公司華泰資管營業收入18.1億元,凈利潤9.51億元;國泰君安證券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實現營業收入14.35億元,凈利潤2.84億元;光大證券全資子公司光證資管實現營業收入7.7億元,凈利潤2.89億元。
資管子公司設立成功后,券商的下一步動作就是籌備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當前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已達13家。其中,招商資管于2023年獲批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成為“一參一控一牌”新規實施后首家獲批該資格的券商資管公司。2023年,中信證券資管正式開業,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3884.61億元。目前,國金資管、廣發資管、光證資管、安信資管四家券商資管子公司正在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的隊列當中。
不過,券商在積極向公募化轉型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厘清旗下公司的發展定位。近期,證監會對安信資管公募牌照申請文件提出反饋意見,聚焦兩方面,一是說明安信資管與安信基金、國投瑞銀基金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的發展定位差異;二是說明安信資管2023年資產管理業務開展情況。
在加速轉型的趨勢下,券商在優化資管業務結構、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例如,申萬宏源立足“主動管理能力轉型”和“專業化改革”促進資產管理業務發展,2023年,公司主動管理規模占比穩步提升至90%。招商證券未來將大力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積極布局公募產品線。中信證券資管將積極推進公募牌照申請,繼續優化境內業務結構,打造具有投行特色的資產管理競爭優勢,圍繞客戶需求提供全場景、多元化的綜合服務。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