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0 11:38 來源:中國廣告網 閱讀量:15090 會員投稿
現代牽手波士頓動力,或將締造最大人形機器人訂單傳奇
在人工智能與實體制造深度融合的當下,產業變革浪潮正洶涌襲來。近日,現代汽車集團與波士頓動力公司宣布深化戰略合作,計劃在未來幾年采購數萬臺機器人,并投入 210 億美元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整合。這一合作不僅有望刷新全球人形機器人商業訂單紀錄,更標志著汽車制造業與尖端機器人技術融合邁入全新階段。
巨額訂單,彰顯戰略布局
根據雙方公告,現代汽車集團采購的機器人包括雙足人形 Atlas、四足機器狗 Spot 及物流機器人 Stretch。若訂單全部落實,將成為規模空前的人形機器人商業采購案例。其中,Atlas 人形機器人將首次大規模應用于工業領域,計劃入駐現代全球工廠,承擔精密焊接、設備調試等高難度任務。
此次合作源于現代汽車集團 2021 年的關鍵決策。當年 6 月,該集團斥資 8.8 億美元收購波士頓動力 80% 股權,9 月便啟動首個試點項目,在工廠部署 Spot 機器狗執行安全巡檢。經過近三年磨合,雙方合作從試驗邁向全面應用,如今 Spot 系列已在現代工廠負責工業檢查、預測性維護等工作,下一代產品還將拓展至焊接車間外部質檢。
為支持這場機器人革命,現代宣布在美國市場啟動 210 億美元投資計劃,其中 60 億美元專門用于技術創新與拓展戰略伙伴關系。這筆資金不僅保障機器人采購,還助力構建涵蓋核心零部件研發、智能系統集成的完整生態鏈。
技術革新,推動制造升級
面對電動汽車轉型壓力,現代汽車集團借助機器人技術突破傳統制造瓶頸。波士頓動力的移動機器人優勢顯著,為產線革新提供關鍵方案:
Spot 機器狗:配備多維度傳感器,能在復雜環境自主導航,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檢測精度比人工提高 40%,故障預測準確率達 92%。
Atlas 人形機器人:電動版具備全向移動和精密操作能力,可替代人類執行高危工序,未來在焊接車間應用有望提升 30% 作業效率。
Stretch 物流機器人:基于現代 E - GMP 電動車平臺優化底盤,實現物料搬運自動化,單機負載達 1.5 噸。
這些智能設備部署旨在構建 “數字孿生” 制造體系。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與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整合,現代計劃優化從產品設計到制造執行的全流程,打造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能力的智能工廠。
量產突破,破解商業難題
波士頓動力雖技術頂尖,但商業化一直受阻,此前機器人單價是行業均值 3 倍,客戶主要為軍方和科研機構。現代汽車集團的介入正改變這一局面:
成本控制:借助汽車產業規模化采購優勢,現代計劃將 Atlas 關節電機成本從 2 萬美元降至 1.2 萬美元。與三星 SDI 合作開發專用高密度電池,有望將 Spot 系列續航從 90 分鐘延長至 4 小時,充電效率提高 50%。
制造體系:利用汽車產線改造機器人組裝流程,波士頓動力年產能預計提升 300%。現代起亞與三星建立的機器人電池聯盟,確保核心零部件穩定供應與持續降本。
生態協同:現代推動建立機器人通用技術平臺,吸引第三方開發者豐富應用生態。這種 “硬件 + 軟件 + 服務” 模式,可降低企業定制化開發成本 60% 以上。
戰略轉型,重構產業格局
此次合作遠超設備采購范疇,體現現代汽車集團戰略轉型意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暫處劣勢的情況下,集團通過 “機器人 +” 戰略開拓第二增長曲線:
制造升級:機器人融入生產體系后,現代工廠自動化率有望從 85% 提升至 97%,柔性制造能力增強 4 倍。
技術反哺:將汽車制造的電機控制、電池管理、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于機器人研發,加速物理 AI 技術實用化。
模式轉變:從傳統車企向 “智能移動解決方案供應商” 轉型,計劃三年內構建涵蓋各類機器人的產品矩陣。
波士頓動力 CEO 羅伯特?普萊特表示,現代不僅是最大客戶,更是打開工業市場的戰略支點。借助現代全球供應鏈與市場渠道,波士頓動力計劃在 2025 年前將工業客戶占比從 15% 提升至 60%。隨著 Atlas 電動版發布,波士頓動力走向產品化,現代工廠將成為重要試驗場。2025 年實景測試將驗證人形機器人在復雜工業環境的可靠性。同時,波士頓動力與 AI 巨頭合作,為機器人賦予更強智能決策能力。行業分析師認為,此次合作可能引發 “鯰魚效應”,當 Atlas 實現規模化應用且單價低于 25 萬美元,將重塑行業成本與技術標準,驗證 “汽車 + 機器人” 協同模式,吸引更多車企布局機器人賽道。現代汽車集團與波士頓動力的攜手,承載著制造業智能化躍遷的時代使命,或將重新劃定全球產業競爭邊界。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