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2-15 18:08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1851
北京進一步優化國際醫療服務,發布英文版外籍人士在京就醫指南,開設114預約掛號平臺英文版,8家醫院可提供全流程英文掛號服務,167家醫療衛生機構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務。
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的。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統一預約掛號平臺覆蓋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線上預約就診率達92.2%,開展“用戶體驗官”活動、打擊電子黃牛專項行動,持續優化“京通”健康服務模塊功能,群眾就醫滿意度顯著提升。進一步優化國際醫療服務,發布英文版外籍人士在京就醫指南,開設114預約掛號平臺英文版,8家醫院可提供全流程英文掛號服務,開通出生醫學證明線上申領中英雙語服務,支持106家助產機構為外籍和港澳臺人士線上簽發出生醫學證明,167家醫療衛生機構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務。
2024年,北京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疏解,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北京口腔醫院新址、積水潭醫院回龍觀二期等4個項目開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等地區新增床位2900余張,衛生職業學院、首兒所通州院區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北京市疾控中心遷建等項目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持續優化,為特大型城市公共服務資源空間規劃和優化調整探索了路徑。
2024年,北京積極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全市互聯網醫院達到92家,292家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34家醫院入駐全市統一的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全年互聯網診療量達167.5萬人次,同比增長54.7%,北京腫瘤醫院、首兒所等互聯網診療量占比超過10%,成為線下診療的重要補充。
2024年,北京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245家二級以上醫院開展周末手術,229家醫院在重點科室候診區域應用電子叫號系統,164家二級以上醫院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116家醫院建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務中心,126家醫院試行全院床位集中統一管理,130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延時和缺藥登記服務,延時服務1422萬人次、缺藥登記服務17.9萬人次。
2024年,北京醫療應急體系不斷健全。持續完善院前醫療急救布局,優化調整7處急救工作站,全市院前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縮短至12分鐘,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保持在99%以上。推進社會急救能力建設,組織開展3萬余人次社會急救培訓。多措并舉保證采供血平衡,新增12個固定采血點,實現本市軍地無償獻血信息互聯互通,保證獻血者用血費用跨省異地減免。
談到2025年工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以信息化為抓手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完善號源管理規則,狠抓電子病歷質量提升,電子病歷互聯互通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擴展到200家二級以上醫院,覆蓋二級以上醫院97%的門診量,加強互聯網醫院服務質量管理,全市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接入醫院達到70家。
北京將加快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開展“兒科、精神衛生服務年”行動,加強兒科、精神衛生等專科建設,實現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精神衛生門診達70%以上,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及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支持康復護理等領域和特需醫療服務拓展,滿足群眾多元化服務需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均開展巡回醫療服務,幫扶提升醫療資源薄弱區服務能力。推進有條件醫療機構開展周末和夜間門診、周末手術等服務。
負責人表示,北京還將以基層為重點加快推進分級診療。2024年,北京扎實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工作,朝陽區等3個區建成9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2025年,將新建5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區級覆蓋率達到50%。結合醫聯體建設做實人員和服務下沉。同時,進一步暢通基層預約轉診通道,市屬醫院全量門診預約號源提前2周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放,三級公立醫院50%門診預約號源提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放。強化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基礎,新建30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村衛生室全面一體化管理率達到70%以上。強化家庭病床和上門服務管理,鞏固慢性病“長處方”政策,實現有需求“老老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